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

时间:2011-10-31

鲍炳新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决定》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对准确认识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与文化是一对孪生兄弟,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经历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的过程。宝贵的文化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旅游则是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有效的载体和领域,可以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这种逻辑和辨证的关系,在旅游和文化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据统计,我国文物、文化型旅游景区点由十•五末约4000家增到十一•五末6000家左右,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客10亿人次,红色旅游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30亿改造和提升100多个红色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亿人次,带来1000多亿元的收入,“十•五末,我们面向海内外游客的演艺项目不足200个,而十一•五末增加到600个左右,演出12万场次,受众2亿人次……由此说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旅游所带来的人流、思想流、文化流,促进了文化与文明之间的交流,不断给文化注入新的元素。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国,连续七年保持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正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据预测,2015年我们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5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到8800人次,居民年出游率达到2.3次/人,今年的国庆黄金周出游人数增长率25%左右,可见未来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将变得越来越大,游客的文化需求更为强烈和多样化。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提供更加丰富的内涵。出现更多的交集,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当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时,旅游已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游客走进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当下在“驱动要创新、发展要转型”的大背景下,作为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或者说工业旅游的探索者,实践者,应当认真思考、努力践行。

沪IPC备1300796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776号